【怙恶不悛成语什么意思】“怙恶不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坚持继续做坏事。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批评那些明知错误却依然不改正的行为。
一、成语解析
成语名称:怙恶不悛
拼音:hù è bù quān
字面意思:
- 怙(hù):依靠、凭借;
- 恶(è):坏事、罪恶;
- 悛(quān):悔改、改正。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顽固地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二、出处与用法
出处: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君子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自取灭亡。”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某人行为的批评或警告。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执迷不悟、死不悔改 |
反义词 | 痛改前非、悔过自新、幡然醒悟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不思悔改 | 他屡次违反纪律,怙恶不悛,最终被开除。 |
描述犯罪分子 | 那个歹徒怙恶不悛,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
教育子女 | 父母要引导孩子知错就改,不要让他们怙恶不悛。 |
五、总结
“怙恶不悛”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明知错误却依然不改的人。它强调的是“坚持作恶”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的“犯错”。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怙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思悔改 | 《左传》 | 批评、警示 | 一意孤行、执迷不悟 | 痛改前非、悔过自新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怙恶不悛成语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