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果古今异义】“未果”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表达“没有实现、未能成功”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多用于表示“结果尚未确定或未有结论”。因此,“未果”在不同语境下存在明显的古今异义现象。以下是对“未果”一词古今意义的总结与对比。
一、古代用法
在古代,“未果”多用于描述某种计划、愿望、行动等未能实现的状态。常见于文言文中,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和情感色彩。
- 例句: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处虽无“未果”,但“未竟”可类比)
实际上,古文中“未果”常出现在类似“志未果”“事未果”等结构中,表示心愿或目标未达成。
- 含义:
表示某事未能完成、未能实现,带有遗憾、惋惜之情。
二、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未果”更多地用于描述某种事件或结果尚未明确,或者某种决定尚未做出。语气相对中性,常见于新闻报道、日常交流中。
- 例句:
“该提案目前仍未果,需进一步讨论。”
“双方谈判未果,暂时搁置。”
- 含义:
表示结果尚未确定,可能仍在进行中,也可能最终无法达成一致。
三、古今异义对比表
项目 | 古代用法 | 现代用法 |
含义 | 事情未完成、愿望未实现 | 结果未确定、尚未有结论 |
使用场合 | 文言文、书面语 | 现代书面语、口语 |
情感色彩 | 带有遗憾、惋惜 | 中性、客观 |
常见搭配 | 志未果、事未果、愿未果 | 谈判未果、方案未果、结果未果 |
语体风格 | 正式、典雅 | 平实、通俗 |
四、总结
“未果”一词在古今汉语中的使用存在明显差异。古代多用于表达一种未实现的意愿或目标,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而现代则更偏向于描述事件或决策的结果尚未明确,语气更为中性。了解这一异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理解现代语言时,准确把握词语的实际含义,避免误解。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词汇的演变不仅体现在词义的变化上,也反映了语言使用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变迁。
以上就是【未果古今异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