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意思解释】“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来形容老年人的高龄。在古代文化中,人们对长寿有着极高的敬意,因此“耄耋”一词不仅代表年龄的高迈,也蕴含着对长者智慧与阅历的尊重。
一、词语解析
- 耄(mào):指八十岁左右的老人。
- 耋(dié):指七十岁左右的老人。
- 合称“耄耋”:泛指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有时也可引申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耄耋”多用于描述德高望重、阅历丰富的长者,具有一定的尊称意味。
二、常见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含义说明 |
文学作品 | “老者耄耋,犹能言志。” | 表示即使年纪大,仍保持思想和志向。 |
日常口语 | “他虽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 | 形容老人虽然年老,但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 |
政治场合 | “国家重视耄耋老人的生活保障。” | 强调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政策支持。 |
三、相关词汇对比
词汇 | 年龄范围 | 含义特点 |
耄 | 80岁左右 | 常与“耋”连用,表示高龄 |
耋 | 70岁左右 | 多用于形容年长者 |
高寿 | 90岁以上 | 更强调寿命的长久 |
老人 | 60岁以上 | 普通称呼,不特指高龄 |
四、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重要的伦理观念。“耄耋”不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许多古籍中都有对“耄耋”之人的赞美,如《礼记》中提到“老者安之”,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与关怀。
此外,在现代生活中,“耄耋”一词也常被用于文学、影视作品或公益宣传中,以唤起人们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与理解。
五、总结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既有年龄上的含义,也承载着文化上的敬意。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对人生阅历、智慧和品德的肯定。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如何更好地关爱和照顾“耄耋”老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含义 | 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 |
来源 | 古代汉语,源于《礼记》等典籍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政治、日常表达 |
文化意义 | 尊重长者、重视传统伦理 |
现代应用 | 社会关怀、文学创作、政策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