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子路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围绕孔子与弟子子路之间的对话展开,内容涉及为政、修身、礼乐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之道的理解与教导。
以下是对《论语·子路篇》的原文及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及翻译总结
章节 | 原文 | 翻译 |
1 |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 子路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要身先士卒,勤于政务。” |
2 | 曰:“如斯而已乎?” | 子路问:“这样就可以了么?” |
3 | 曰:“无倦。” | 孔子说:“不能有倦怠之心。” |
4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 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恭敬。” |
5 | 曰:“如斯而已乎?” | 子路问:“这样就可以了么?” |
6 | 曰:“修己以安人。” | 孔子说:“修养自己,使他人安定。” |
7 | 曰:“如斯而已乎?” | 子路问:“这样就可以了么?” |
8 | 曰:“修己以安百姓。” | 孔子说:“修养自己,使百姓安宁。” |
9 | 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 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结党营私。” |
10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船到海外去。” |
11 |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子路说:“我愿将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即使破旧也不后悔。” |
12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者,不会为了保命而损害仁德,宁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 |
二、内容简要分析
《论语·子路篇》主要体现了孔子对政治、道德、个人修养等方面的见解。在与子路的对话中,孔子强调了“修己”的重要性,认为君子应先自我完善,再影响他人,最终达到“安百姓”的理想状态。
此外,孔子也表达了对理想实现的无奈与坚持,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同时,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在对话中体现出来,他愿意与朋友分享一切,显示出其重义气的一面。
三、总结
《论语·子路篇》通过孔子与子路的问答,传达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不仅是一篇关于政治智慧的篇章,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经典。通过阅读与理解本篇,可以更好地领悟孔子的思想精髓,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处世智慧。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论语》原文与现代翻译,力求准确且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