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及作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后国家破碎、城市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一、诗歌背景总结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杜甫目睹国家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内心充满忧愤与无奈,于是写下此诗,抒发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寄托。
二、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杜甫 |
字 | 子美 |
生卒年 | 公元712年-770年 |
朝代 | 唐代 |
地位 | 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
风格 | 沉郁顿挫,关注现实,情感深沉 |
代表作 |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 |
三、诗句解析
- “国破山河在”:国家虽已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命运的无常。
- “城春草木深”:春天来临,城中草木茂盛,却无人欣赏,暗示战乱后的萧条与冷清。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事的变化,突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人心的凄凉。
四、历史背景补充
时间 | 事件 |
755年 | 安禄山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
756年 | 唐玄宗逃往四川,长安陷落 |
759年 | 杜甫流寓成都,写下《春望》 |
763年 | 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衰落期 |
五、结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整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深刻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事实与文学分析撰写,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常见结构与表达方式,力求贴近真实写作风格。
以上就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及作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