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不及舌是什么意思】“驷不及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颜渊》:“子曰:‘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驷不及舌”,意指一句话说出口,即使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比喻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强调言语的严重性和后果。
一、
“驷不及舌”是形容说话要谨慎,一旦说出,便难以挽回。这个成语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和责任,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三思而后行。它不仅用于日常交流中,也常出现在文学、教育、演讲等场合,用以警示人们注意言辞的分量。
该成语源于古代对语言力量的认知,反映了古人对“言出法随”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网络社交、公共言论等领域,更需要谨言慎行。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驷不及舌 |
出处 | 《论语·颜渊》(引申) |
拼音 | sì bù jí shé |
字面意思 | 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舌头,比喻话说出口就无法收回 |
引申含义 | 言语一旦说出,便难以更改,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文学作品、演讲、教育等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说话要谨慎,注意言辞后果 |
近义词 | 言出法随、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反义词 | 言而无信、口无遮拦 |
三、结语
“驷不及舌”不仅是对语言力量的深刻认识,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每一个字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学会控制语言、慎重表达,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
以上就是【驷不及舌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