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是什么意思】“居高不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情况或数值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个成语多用于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描述,表示一种持续性的高位状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居高不下 |
拼音 | jū gāo bù xià |
释义 | 指某种事物或状况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明显下降 |
出处 | 现代汉语常用表达,无明确古代出处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价格、气温、情绪、数据等持续高位的状态 |
近义词 | 高企、持续高位、维持高位 |
反义词 | 下降、回落、降低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经济领域 | 房价居高不下,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
社会现象 | 城市拥堵问题一直居高不下,影响市民出行。 |
气象天气 | 连续高温天气让气温居高不下,体感闷热。 |
数据统计 | 企业利润数据连续数月居高不下,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居高不下”适用于多种场景,但不宜过度使用,否则会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2. 注意语境搭配:该词通常用于描述客观现象,不适用于主观情绪的强烈表达(如“心情居高不下”不太合适)。
3. 区分“居高临下”:有些人在使用时容易混淆“居高不下”和“居高临下”,后者指站在高处俯视,含义不同。
四、总结
“居高不下”是一个简洁且实用的成语,用来描述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的状态。它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数据分析、日常交流等多个场合,能够准确传达出某种趋势的持续性。掌握其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