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两种方式反映了资本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对工人剥削的不同手段。
一、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这种方式下,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用于维持自身生存的时间)之外所创造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增加总产出中的剩余部分。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降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这种方式不依赖于直接延长工作时间,而是通过技术进步、生产组织优化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两种方式虽然在具体手段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定义 | 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获得剩余价值 | 通过提高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获得剩余价值 |
核心手段 | 延长工作日、增加劳动强度 | 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
作用机制 | 增加总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量 |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扩大剩余劳动时间 |
依赖条件 | 工人劳动时间的延长 | 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
历史阶段 | 资本主义初期较为常见 | 随着工业发展逐渐成为主流 |
对工人影响 | 劳动时间长,生活压力大 | 劳动效率高,但可能面临失业风险 |
典型例子 | 工厂实行12小时工作制 | 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单位时间产量 |
三、结语
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着作用,共同构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础。理解这两种生产方式,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与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