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的译文】一、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是出自《说苑·敬慎》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楚国名臣孙叔敖与隐士狐丘丈人之间的一段对话。通过这段对话,体现了孙叔敖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品德,同时也揭示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故事中,孙叔敖在担任楚国令尹(宰相)期间,虽然政绩卓著,但他仍然谦逊地向一位隐居的老人——狐丘丈人请教治国之道。狐丘丈人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孙叔敖意识到自己虽有功于国,但仍需注意言行举止,避免因骄傲而招致祸患。最终,孙叔敖听从劝告,更加注重德行修养,成为一代贤相。
此篇寓言强调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也反映了古代士人追求道德修养与政治智慧并重的思想。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日,出,见一老父,衣粗衣,冠布冠,坐于道旁。 | 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时,一天外出,看见一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戴着布帽,坐在路边。 |
叔敖下车,趋而问曰:“老父何以至此?” | 孙叔敖下车,快步上前问道:“老先生为何来到这里?” |
老父曰:“吾闻子为令尹,甚善,然吾有言,愿闻之。” | 老人说:“我听说您做了令尹,做得很好,但我有话想对您说。” |
叔敖曰:“愿闻其详。” | 孙叔敖说:“希望能听听您的详细意见。” |
老父曰:“夫贵而忘贱者,人不与;富而忘贫者,人不与;荣而忘辱者,人不与。子今贵矣,宜谨之。” | 老人说:“那些富贵后忘记贫贱的人,人们不会亲近他;富裕后忘记贫穷的人,人们不会亲近他;荣耀后忘记耻辱的人,人们不会亲近他。您现在地位尊贵了,应当谨慎对待。” |
叔敖再拜曰:“敬受教。” | 孙叔敖再次行礼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
后数日,复见老父,问曰:“子之教,吾已行之,可得免乎?” | 几天后,孙叔敖再次见到老人,问道:“您教我的话,我已经照做了,可以避免灾祸了吗?” |
老父曰:“未也,夫行之而不自知者,乃所以为善也。” | 老人说:“还没有完全做到,能做而不自知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事。” |
叔敖曰:“敢问其故?” | 孙叔敖问:“请问这是为什么?” |
老父曰:“人之情,好高而恶下,好利而恶害。子能自谦,不骄不躁,可谓善矣。” | 老人说:“人之常情是喜欢高处,厌恶低处;喜欢利益,厌恶损害。您能自谦,不骄傲不急躁,可以说是做得很好了。” |
三、总结: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通过孙叔敖与狐丘丈人的对话,传达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重要性。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道德修养和政治智慧的重视。
该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上就是【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的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