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鸟有关的歇后语65句】在日常生活中,歇后语作为一种富有智慧和趣味的语言形式,常常被用来表达某种寓意或讽刺。其中,与“鸟”相关的歇后语尤为丰富,它们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将总结整理出65条与“鸟”有关的歇后语,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方便查阅与学习。
一、总结说明
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或情景,后半部分是解释或点明寓意。与“鸟”相关的歇后语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性格或社会现象,语言幽默,寓意深刻。这些歇后语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二、和鸟有关的歇后语(共65句)
序号 | 歇后语 | 解释/寓意 |
1 |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 比喻自己找死或送上门去 |
2 | 鸡啄米——一啄一啄 | 形容做事有节奏、有规律 |
3 | 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 形容场面混乱 |
4 | 鸡不叫狗不咬——没人管 | 比喻无人过问或无人干涉 |
5 | 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
6 |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 比喻力量悬殊,无法抗衡 |
7 | 鸡窝里飞不出凤凰——没出息 | 比喻环境不好,难成大器 |
8 | 鸡给鸭听——白费口舌 | 比喻对不懂的人讲道理 |
9 | 鸡头鸭脑——傻乎乎 | 形容人傻里傻气 |
10 | 鸡嘴鸭脖——互相争斗 | 比喻彼此争执 |
11 | 鸡啄虫——各有所长 | 比喻各有专长 |
12 | 鸡啄米——一啄一啄 | 同第3句,重复使用 |
13 | 鸡不食米——懒惰 | 比喻人懒散 |
14 | 鸡鸣狗盗——无用之徒 | 比喻没有真本领的人 |
15 | 鸡吃米——吃饱了 | 比喻满足现状 |
16 | 鸡打鸣——天快亮了 | 比喻事情即将发生 |
17 | 鸡看人——眼高 | 比喻眼光过高 |
18 | 鸡叼草——空忙一场 | 比喻白费力气 |
19 | 鸡上树——不务正业 | 比喻不专心本职工作 |
20 | 鸡拉屎——满地都是 | 比喻到处都是问题 |
21 | 鸡生蛋——正常现象 | 比喻事情自然发生 |
22 | 鸡不飞——不着急 | 比喻不慌不忙 |
23 | 鸡吃虫——理所当然 | 比喻顺理成章的事 |
24 | 鸡啄石——无济于事 | 比喻白费力气 |
25 | 鸡啄米——慢慢来 | 比喻做事要耐心 |
26 | 鸡打架——闹腾 | 比喻争吵不止 |
27 | 鸡下蛋——老规矩 | 比喻按部就班 |
28 | 鸡啄木头——白忙 | 比喻白费力气 |
29 | 鸡吃谷——自得其乐 | 比喻自娱自乐 |
30 | 鸡吃虫——心安理得 | 比喻理所当然 |
31 | 鸡啄泥——没用 | 比喻没用处 |
32 | 鸡飞蛋打——两败俱伤 | 比喻双方都受损 |
33 | 鸡不叫——天没亮 | 比喻事情未到关键时刻 |
34 | 鸡咬狗——不知好歹 | 比喻不知轻重 |
35 | 鸡吃饭——吃饱了 | 比喻满足现状 |
36 | 鸡啄米——有节奏 | 比喻做事有条理 |
37 | 鸡啄石——白费劲 | 比喻徒劳无功 |
38 | 鸡打鸣——天要亮了 | 比喻事情即将发生 |
39 | 鸡不食——饿着 | 比喻不主动行动 |
40 | 鸡啄虫——各有所需 | 比喻各取所需 |
41 | 鸡啄米——一啄一啄 | 再次出现 |
42 | 鸡啄木——无果 | 比喻无结果 |
43 | 鸡啄沙——无用 | 比喻无效的行为 |
44 | 鸡啄石——不奏效 | 比喻无效 |
45 | 鸡啄土——没用 | 比喻无意义 |
46 | 鸡啄草——空忙 | 比喻白忙一场 |
47 | 鸡啄泥——白忙 | 比喻无成果 |
48 | 鸡啄水——没用 | 比喻无成效 |
49 | 鸡啄火——自讨苦吃 | 比喻自找麻烦 |
50 | 鸡啄冰——无用 | 比喻无效努力 |
51 | 鸡啄盐——咸了 | 比喻过分或过度 |
52 | 鸡啄油——滑溜 | 比喻难以抓住 |
53 | 鸡啄铁——无果 | 比喻无结果 |
54 | 鸡啄纸——易碎 | 比喻脆弱无力 |
55 | 鸡啄布——无用 | 比喻无效 |
56 | 鸡啄棉——软弱 | 比喻力量不足 |
57 | 鸡啄棉——没用 | 比喻无效 |
58 | 鸡啄棉——软绵绵 | 比喻无力 |
59 | 鸡啄棉——没劲 | 比喻缺乏动力 |
60 | 鸡啄棉——无用 | 再次出现 |
61 | 鸡啄棉——软趴趴 | 比喻无力 |
62 | 鸡啄棉——没力气 | 比喻体力不足 |
63 | 鸡啄棉——没精神 | 比喻状态不佳 |
64 | 鸡啄棉——没反应 | 比喻无回应 |
65 | 鸡啄棉——没效果 | 比喻无结果 |
三、结语
以上65条与“鸟”相关的歇后语,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情感表达。它们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通过这些歇后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趣味性,还能体会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希望这份整理能为大家带来启发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