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

2025-09-05 01:48:14

问题描述: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在线等,求大佬翻我牌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01:48:14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成语“下里巴人”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常被用来形容通俗、大众化的文化或艺术形式。它与“阳春白雪”相对,象征着不同层次的审美趣味。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及演变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下里巴人”的来源

“下里巴人”最早见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原文为: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是故《阳春》《白雪》,《天音》《地籁》,大块噫气,其声呜然;《下里》《巴人》,童子讴歌,而和者数千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阳春》《白雪》是高雅的乐曲,能欣赏的人很少;而《下里》《巴人》则是民间通俗的歌曲,容易引起大众共鸣。因此,“下里巴人”原指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歌曲,后引申为通俗、大众化的文化现象。

二、成语的含义演变

时间阶段 含义说明
古代初期 指民间通俗的音乐或歌曲,具有群众基础
中古时期 引申为通俗文化或大众艺术的代表
现代社会 常用于比喻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文化形式

三、成语的现代用法

在当代汉语中,“下里巴人”多用于对比“阳春白雪”,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与受众的广泛性。例如:

- 例句1:“这部小说语言通俗,很适合‘下里巴人’阅读。”

- 例句2:“他喜欢听‘下里巴人’的民歌,觉得比那些高雅的古典乐更亲切。”

四、总结

“下里巴人”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民间音乐文化,经过历史演变,已成为表达通俗文化的重要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分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说明
成语名称 下里巴人
出处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初期含义 民间通俗的音乐或歌曲
含义演变 从音乐扩展到文化、艺术领域
现代用法 形容通俗、大众化的文化形式
对比词 阳春白雪
文化意义 反映文化层次与受众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下里巴人”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现代社会中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

以上就是【成语下里巴人最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