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这一课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描写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这篇文章语言凝练、文辞优美,蕴含丰富的文言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文对《三峡》一课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
一、实词总结
实词 | 含义 | 出处 |
山 | 山脉 | 两岸连山 |
峡 | 两山之间 | 三峡 |
涧 | 山间流水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素 | 白色 | 素湍绿潭 |
回清 | 回旋的清水 | 回清倒影 |
绝巘 | 极高的山峰 | 绝巘多生怪柏 |
飞漱 | 冲荡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 清澈、茂盛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二、虚词总结
虚词 | 用法 | 例句 | 含义 |
之 | 结构助词,的 | 春冬之时 | 的 |
其 | 代词,他们 | 其间千二百里 | 他们(指船) |
而 | 连词,表并列或承接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并列 |
以 | 介词,因为 | 自非亭午夜分 | 因为 |
或 | 有时 | 或王命急宣 | 有时 |
于 | 介词,在 |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 在 |
三、通假字
通假字 | 本字 | 含义 | 出处 |
有 | 又 | 表示“又” | 有时见日 |
无 | 无 | 没有 | 无从致书以观(虽有千里马) |
> 注:《三峡》中通假字较少,主要出现在其他文言文中,此处仅作参考。
四、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 今义 | 出处 |
水 | 江河 | 水 | 三峡 |
时 | 时间 | 时候 | 春冬之时 |
或 | 有时 | 或者 | 或王命急宣 |
亭午 | 正午 | 亭子 | 自非亭午夜分 |
信 | 确实 | 信任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
> 注:部分古今异义词出自其他文言作品,用于对比理解。
五、词类活用
活用词 | 活用类型 | 释义 | 例句 |
素 | 形容词作名词 | 白色的浪 | 素湍绿潭 |
回 | 动词作名词 | 回旋的水 | 回清倒影 |
飞 | 动词作状语 | 飞快地冲刷 | 飞漱其间 |
良 | 形容词作副词 | 很 | 良多趣味 |
六、特殊句式
句式类型 | 例句 | 解析 |
判断句 | 三峡,七百里 | “三峡”是主语,“七百里”是谓语,构成判断句 |
省略句 | 有时见日 | 省略主语“其”(指太阳) |
倒装句 | 自非亭午夜分 | “自非”是“若非”的意思,属于状语前置 |
被动句 |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 不属《三峡》内容,用于文言句式对比 |
总结
《三峡》作为一篇优秀的文言散文,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展现了古代汉语的丰富表达方式。通过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希望以上整理能为学习《三峡》提供帮助。
以上就是【三峡这一课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