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成语解释】“曲高和寡”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出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后来用来比喻言论或作品过于高深,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艺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作品或观点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水平,导致欣赏或认同的人很少。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脱离群众,不接地气。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曲高和寡 |
拼音 | qǔ gāo hé guǎ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
释义 | 曲调高雅,和者稀少;比喻言论或作品高深,难以被大众接受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艺术、思想或言论等高深难懂 |
近义词 | 孤芳自赏、阳春白雪 |
反义词 | 雅俗共赏、通俗易懂 |
例句 | 他的文章太过晦涩,曲高和寡,很难引起读者共鸣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文艺评论 | “这首交响乐曲高和寡,虽然技艺精湛,但听众寥寥。” |
教育领域 | “老师讲解太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显得曲高和寡。” |
社会现象 | “一些政策制定者只考虑理论,忽略了实际,结果曲高和寡。” |
三、延伸思考
“曲高和寡”虽然是一个常见成语,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它既可以是褒义,表示追求高雅艺术,也可以是贬义,指脱离现实。因此,在使用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
同时,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思想或创作作品时,既要追求高度,也要考虑受众的理解能力,做到“雅俗共赏”,才能真正实现传播价值。
结语:
“曲高和寡”不仅是对艺术风格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社会认知与沟通方式的反思。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在高雅与普及之间找到平衡,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以上就是【曲高和寡的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