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ism】一、
“Sadism”(施虐癖)是一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术语,最初由德国医生理查德·冯·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在1886年的著作《性心理病》中提出。该词源自英国作家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的作品,用来描述一种通过他人的痛苦或折磨来获得快感的行为倾向。
Sadism 不仅限于性行为,也可以表现为对他人苦难的冷漠、控制欲或支配欲。在心理学中,它被归类为一种偏常的心理状态,可能与人格障碍、反社会倾向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用“sadist”来形容那些喜欢看到别人受苦的人,即使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构成病理性的施虐癖。
值得注意的是,Sadism 与“Masochism”(受虐癖)常常被一起讨论,两者都属于性偏好的一部分,但前者关注施加痛苦,后者则关注接受痛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Sadism 是指通过他人的痛苦或折磨来获得快感的一种心理倾向。 |
起源 | 源自法国作家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的作品,由理查德·冯·克拉夫特-埃宾在1886年首次用于心理学领域。 |
分类 | 属于性心理异常的一种,也可能出现在非性情境中,如权力控制、情感操控等。 |
表现形式 | - 在性关系中施加疼痛或控制 - 对他人苦难表现出兴趣或满足 - 控制欲强,喜欢支配他人 |
心理影响 | 可能与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相关联,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
社会认知 | 在日常语言中常被用来形容“喜欢看别人倒霉”的人,不一定是病理性的。 |
与受虐癖的关系 | 与 Masochism 相关,通常成对出现,属于性偏好范畴。 |
治疗方式 | 若为病理性行为,可能需要心理咨询或药物干预,具体取决于个体情况。 |
三、结语:
Sadism 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概念,既涉及心理学研究,也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帮助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上就是【sadism】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