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的成语是什么】“怒发冲冠”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愤怒、激动到极点的样子。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是:“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后来在文学作品中,“怒发冲冠”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强烈愤怒的经典表达。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怒发冲冠 |
拼音 | nù fà chōng guān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释义 | 形容极度愤怒,头发都竖了起来,顶起帽子。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情绪激烈时的状态,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
近义词 | 怒不可遏、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怒发冲冠”最早见于《史记》,但最初并非单独使用,而是作为描述人物情绪的一种修辞手法。后来在历史小说、诗词、戏剧等文学形式中频繁出现,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成语。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面对曹操大军压境时,也曾有“怒发冲冠”的描写,以突出其坚定的决心与愤怒的情绪。
三、常见用法示例
1. 古代文学
- “项王怒发冲冠,欲击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2. 现代写作
- 面对不公,他怒发冲冠,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正义发声。
3. 影视作品
- 在一部古装剧中,主角因亲人被害,怒发冲冠,誓要报仇雪恨。
四、总结
“怒发冲冠”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不仅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也在现代语言中广泛使用。它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内心深处的愤怒与激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掌握并正确使用这类成语,都能让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
结语:
“怒发冲冠”不仅是对情绪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双重意义。了解它的来源、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这一博大精深的语言体系。
以上就是【怒发冲冠的成语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