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老鼠画猫》教案】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音乐《老鼠画猫》,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趣味性和节奏感。
2.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中“老鼠”和“猫”的形象。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音乐《老鼠画猫》音频。
2. 图片或手偶:老鼠和猫的形象。
3. 简单的服装道具(如小帽子、围巾等)。
4. 教室布置成一个“老鼠的家”。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有趣的音乐,讲的是一个小老鼠想画一只猫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画的吗?”
播放音乐前,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时,感觉是快乐的还是紧张的?你觉得小老鼠在做什么?”
2. 欣赏音乐(10分钟)
播放《老鼠画猫》音乐,鼓励幼儿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听到音乐时想到了什么?有没有看到画面?”
3. 动作创编(1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进行动作创编:
- “老鼠画猫”时,可以模仿老鼠拿笔画画的动作;
- 当“猫”出现时,可以做出害怕、逃跑的动作;
- 音乐节奏快的时候,动作也要快;节奏慢的时候,动作可以放慢。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表演展示(10分钟)
请每组幼儿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
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简短点评,表扬孩子们的创意和表现。
5. 活动延伸(5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听这首音乐,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老鼠画猫”的故事。
四、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与肢体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今后可考虑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五、注意事项:
- 注意控制音量,避免对幼儿听力造成影响。
-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奔跑碰撞。
- 对于害羞或不善表现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