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

2025-08-11 23:07:45

问题描述: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23:07:45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掌握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负数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符号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难点: 理解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对“0”作为正负数分界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图片、银行存取款记录表、海拔高度图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收集生活中带有正负数的例子。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

>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天气预报中提到的温度?比如‘零下5度’和‘零上5度’,这两个温度有什么不同?”

接着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 温度:零上5℃、零下5℃

- 银行账户:存款+100元、取款-100元

- 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100米、低于海平面50米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中数字的不同含义,引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正数与负数的定义

- 正数: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通常前面不写“+”,如:5、3.2、100等。

- 负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2、-100等。

-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2)正负数的意义

- 正数表示“上升”、“增加”、“收入”等方向;

- 负数表示“下降”、“减少”、“支出”等方向;

- 0表示没有变化或基准点。

(3)举例说明

教师用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 温度变化:从10℃降到-5℃,表示下降了15℃;

- 体重变化:小明体重增加了2kg,表示+2kg;小红体重减少了1kg,表示-1kg;

- 历史事件:公元后100年为+100年,公元前100年为-100年。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以下任务:

- 找出生活中常见的正负数例子;

- 尝试用正负数表示一个情境;

- 讨论正负数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各自发现的例子。

4. 巩固练习(10分钟)

题目示例:

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8,0,+0.5,-2.7,+100

2. 用正负数表示下列情况:

- 某地气温从2℃上升到5℃

- 某人从银行取出500元

- 一艘潜水艇在海平面以下100米

教师点评并讲解典型错误,强调书写规范。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

- 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什么?

- 0在正负数中起什么作用?

-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正负数?

教师总结知识点,强调正负数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第X页的习题;

- 收集生活中更多的正负数例子,并尝试用正负数表示;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正负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

正数和负数

-------------------------------

正数:大于0的数,如+5、3.2、100

负数:小于0的数,如-5、-3.2、-10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实际应用:温度、存款、海拔、时间等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学生在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方面是否存在困难?

- 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备注: 本教案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