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文言文阅读答案】《杞人忧天》是一则出自《列子·天瑞》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杞国人对天地崩坠的担忧,讽刺了那些毫无根据、庸人自扰的忧虑者。该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要篇目。
一、原文节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将安所寄?而无处不有,故忧之。又忧“天果崩坠,星宿移徙,地陷东南”,其人曰:“天积气耳,无处不有。”又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不有。”于是,其人喜而无忧。
二、词语解释:
1. 杞国:古代小国名,位于今河南开封一带。
2. 忧:担忧、忧虑。
3. 崩坠:倒塌、坠落。
4. 安所寄:在哪里安身?
5. 无处不有:没有一处没有。
6. 星宿: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7. 移徙:移动、迁移。
8. 地陷东南:地面塌陷向东南方向。
三、翻译与理解: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安身,因此非常忧虑。后来他听说“天是气体组成的,到处都有”,便不再担心;又听说“地是由土块堆积而成,充满四方,也没有哪里没有”,于是也安心下来,不再忧虑。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杞人的过度担忧,讽刺了那些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忧虑的人。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一些毫无根据的事情而自寻烦恼,应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避免庸人自扰。
五、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文中“杞人”为什么会感到忧虑?
因为他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安身。
2. “天积气耳,无处不有”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天只是由气体组成,到处都是,没有哪一处没有。
3.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中的“四虚”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四方、四面八方,即整个空间。
4.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不要为没有根据的事情而过度担忧,要学会用理性看待问题。
六、拓展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面对未知和未来时,应保持冷静与理智,而不是盲目恐慌。只有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无谓的担忧。
总结:
《杞人忧天》虽短,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好材料,更是现代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一种启示。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会理性思考,减少无谓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