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原文及翻译.】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人。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吾既不能与世争利,亦不愿与世争名,惟求一闲地以养性。”遂隐于岐亭,畜一驴,日游于山林之间,不与人交,人莫知其名。
余谪居黄州,过岐亭,见其布衣芒鞋,徒步而行,貌甚癯,然目光炯炯,有异于常人。问其姓名,不应;问其乡里,亦不应。余疑其为方山子也,因与之语。语及少年时事,神色自若,若无足道者。余益奇之。
后数年,余复至岐亭,见其犹在,衣冠如故,神情自得。余叹曰:“此真可谓‘隐者’矣!”
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一带的人。年轻的时候,他仰慕朱家、郭解那样的侠义之人,乡里的侠客都尊崇他。等到年纪稍长,他改变志向,开始专心读书,希望能在当世有所作为,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晚年他退隐到光州和黄州之间,说:“我既然不能与世人争夺利益,也不愿与世人争夺名声,只求一个安静的地方来修养心性。”于是他隐居在岐亭,养了一头驴,每天在山林中游荡,不与人交往,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
我在黄州被贬期间,路过岐亭,看见他穿着粗布衣服,脚穿草鞋,步行而行,面容瘦削,但眼神明亮,与众不同。我问他姓名,他不回答;问他的家乡,他也沉默不语。我怀疑他是方山子,便与他交谈。谈到他年轻时的事,他神色平静,仿佛那些事情并不值得提起。我更加觉得他与众不同。
几年后,我又来到岐亭,看到他还在那里,衣着依旧,神情自得。我感叹道:“这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