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闻雁】在唐代众多诗人中,韦应物虽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声名显赫,但他的诗作却以清雅淡远、情致深沉著称。他的一首《闻雁》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闻雁》全文如下:
>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首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句“故园眇何处?”以问句起笔,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遥望故乡却难觅其踪的惆怅。一个“眇”字,既写出了空间的遥远,也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第二句“归思方悠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归思”是归家的念头,“悠哉”则是悠长绵远,仿佛思绪如潮水般不断涌来,无法平息。这里没有直接的悲痛,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正是韦应物诗歌的特色——含蓄而深情。
后两句“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秋夜场景。淮南之地,秋雨连绵,诗人独坐高斋,忽然听到雁鸣之声。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乡,此时的雁声,不仅勾起了他对故乡的回忆,也让他更添一份羁旅之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秋雨”、“雁声”等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同时,诗中没有直白的抒情,而是通过环境与声音的描写,让情感自然流露,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韦应物的《闻雁》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的语言优美,更因为它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无论身处何地,对家乡的思念总是那么深刻而持久。这首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游子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那种对故乡的牵挂与怀念,却从未改变。读一读韦应物的《闻雁》,或许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一点心灵的宁静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