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
“粽叶飘香,情满端午”
二、活动时间:
2025年6月X日(具体日期根据学校安排)
三、活动地点:
XX班级教室
四、参与对象:
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五、活动目的:
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及相关文化背景。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传统文化意识。
3. 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动手能力。
4. 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收集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PPT或视频素材。
2. 准备包粽子所需的材料(糯米、粽叶、棉线、红枣等)。
3. 准备相关手工艺品材料(如艾草香囊、五彩绳等)。
4. 设计互动环节和小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七、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5分钟)
班主任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PPT展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并结合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讲解。
3. 动手实践——包粽子(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发放包粽子材料,在老师或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包粽子。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 互动游戏(10分钟)
设计“端午知识问答”或“民俗小竞赛”,通过抢答、小组比拼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端午文化的理解。
5. 手工制作(15分钟)
学生利用彩纸、布料等材料制作香囊或五彩绳,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6. 分享与总结(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班主任进行总结发言,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八、活动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记录下家庭过节的温馨场景,撰写一篇短文或拍摄照片,作为本次班会的延伸作业。
九、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剪刀、针线等工具时需有老师指导。
2. 保持教室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3. 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十、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品质量以及课后反馈,评估本次活动的成效,并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积累经验。
备注: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