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原文+赏析】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著名诗人艾青于1938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诗中,诗人以“鸟”为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沉而执着的热爱。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嘶哑的喉咙”的鸟,即使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依然不放弃歌唱。这种“嘶哑”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坚持,也象征着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的心声。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描绘了当时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则表现了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战争与动荡带来的不安;而“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希望的憧憬。
诗的结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句直击人心,道出了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它不仅是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也是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充满诗意的美感。它不仅展现了艾青个人的爱国情怀,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热爱、守护自己的祖国。
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的真诚与力量,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