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教案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一、教材分析
《千人糕》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课,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和教育意义的课文。文章通过讲述一块普通的米糕是如何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引导学生理解“千人糕”的含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合作的重要性。课文语言简洁明了,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千人糕”背后的意义,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成果的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 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关注与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千人糕”的含义,感受劳动的不易。
-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千人糕”的影子,感悟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具体、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他们对“米糕”这样的食物并不陌生,但对“千人糕”这一概念可能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图片、实物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实物米糕或图片。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分层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米糕的图片,提问:“你们吃过米糕吗?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一段关于米糕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千人糕”的含义。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基础层)
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发音准确。
2. 学生自主朗读,标出生字新词,同桌互查。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稻”、“磨”、“糖”等,结合图片加深理解。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提高层)
1. 分段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 “为什么说这块米糕是‘千人糕’?”
- “你认为哪些人参与了制作米糕的过程?”
2.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人糕”式的。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拓展层)
1. 角色扮演活动:请学生扮演农民、磨坊工人、厨师等,模拟制作米糕的过程。
2. 讨论交流: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劳动,我们能吃到米糕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3. 教师总结: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我们要学会感恩和珍惜。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作业: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千人糕”》,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
```
千人糕
|
劳动成果 → 多人合作
|
珍惜成果 → 尊重劳动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千人糕”为主线,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分层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今后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