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相同数相加”的现象,从而引出乘法的必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 难点: 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建立“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图片卡片、练习纸
-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小棒或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每组有3个苹果,共有4组。提问:“你能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吗?”
学生回答:3+3+3+3=12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每组有5个苹果,有6组,怎么算?”
学生可能会说:“5+5+5+5+5+5=30”,但会觉得重复累赘。
教师引导:“像这样多个相同的数相加,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式——乘法。”
(二)探索新知,理解乘法意义
1. 观察与操作: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每行有4个圆片,共3行。
提问:“你能用加法算出总数吗?”
学生列出:4+4+4=12
教师指出:“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 引入乘法符号:
教师板书:4×3=12 或 3×4=12
讲解:这里的“×”叫做乘号,“4”表示每份数,“3”表示份数,结果就是总数量。
3. 对比与归纳:
引导学生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发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看图列式:
出示不同情境的图片,如:每盘有6个草莓,有5盘;每排有7个椅子,有4排等。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对应的乘法算式。
2. 游戏互动:
教师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如“2+2+2+2”,请学生快速写出乘法算式,并说出读法。
3. 小组合作:
每组学生用小棒摆出不同的相同加数的图形,然后互相交流如何用乘法表示。
(四)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相同的加数叫做“乘数”,加数的个数叫做“另一个乘数”;
- 乘法算式可以简化书写,提高计算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五、板书设计:
```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算式:3 + 3 + 3 + 3 = 12
乘法算式:3 × 4 = 12 或 4 × 3 = 12
读作:3乘4等于12 或 4乘3等于12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从加法过渡到乘法,逐步建立起乘法的概念。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的意义,有助于加深理解。今后可在教学中进一步结合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