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李商隐的马嵬教案

2025-08-10 01:45:52

问题描述:

李商隐的马嵬教案!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01:45:52

李商隐的马嵬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李商隐《马嵬》一诗的内容与情感主旨。

2. 掌握诗歌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借古讽今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题材诗歌的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借古抒怀的写作意图。

4.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之间的关系,提升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艺术特色。

- 难点: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忆《长恨歌》中的相关情节,引出《马嵬》这首诗,并简要介绍作者李商隐及其诗歌风格。

2. 文本初读(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马嵬》,教师指导朗读节奏与情感表达。之后请学生概括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人的情感倾向。

3. 深入分析(20分钟)

(1)逐句解析:

- “冀马燕犀动地来”:描绘安史之乱爆发时的战事紧张。

- “京华满地尽黄金”:讽刺朝廷在安史之乱后奢华浪费。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以对比手法揭示统治者的无能与悲剧。

(2)艺术手法分析:

- 对比:将皇帝与普通百姓的命运进行对比,突出讽刺意味。

- 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事件反映现实问题,体现作者的批判精神。

- 象征:用“马嵬”这一地点象征历史的转折与个人命运的沉浮。

4. 情感体悟(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选择“马嵬”这个地点?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是同情、批判,还是反思?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一谈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关系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如《锦瑟》《夜雨寄北》等,比较其风格特点。同时,可引入杜甫、白居易等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写法,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马嵬》一诗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布置作业: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历史与人性”的看法。

四、板书设计:

```

李商隐《马嵬》

——借古讽今,寄托忧思

1. 内容概要:

- 安史之乱,国破家亡

- 帝王无能,百姓悲苦

2. 艺术手法:

- 对比

- 象征

- 借古讽今

3. 情感主旨:

- 批判统治者

- 关注民生

- 思考历史与人生

```

五、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多层次的文本解读与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创作思想与艺术风格。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与个性表达,提升课堂互动性与探究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