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先生传】金圣叹,字若采,号圣叹,明末清初之文人也。其生也奇,其死也烈,世人多以才子目之,然其性情孤傲,志节不屈,实为一代风骨之人。
金圣叹少时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精于《庄子》、《楚辞》及诸子百家之学。年未弱冠,已名动乡里,文采斐然,议论风生。然其性不拘礼法,常以嬉笑怒骂为文章,言辞犀利,直指时弊,故亦遭人忌惮。其所著《西厢记评》、《水浒传评》等,皆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被后世称为“评点派”之先驱。
清军入关后,金圣叹隐居吴中,不仕新朝。然其心系故国,常托诗文以寄哀思。其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多有悲愤之气。尝作《哭庙》一文,痛斥清廷之暴政,言辞激烈,遂为清廷所不容。
顺治十八年(1661年),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捕,时年五十四岁。临刑前,他神色自若,笑曰:“杀头,痛事也;快事也。”又谓其子曰:“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言毕,从容就义,其气节令后人扼腕叹息。
金圣叹一生,不求富贵,惟重名节。其文如剑,锋芒毕露;其人如松,傲然挺立。虽身处乱世,却始终不失士人之风。后人称其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批评家”,亦为“明清之际最富传奇色彩的文人”。
今观其传,犹见其精神不灭,风骨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