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活动不打闹中班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在室内活动时不能打闹,知道打闹可能带来的危险。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
3. 通过游戏和讨论,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 教具:图片(如小朋友在教室里奔跑、推搡、摔倒等)、安全标志图。
- 活动场地:教室或活动室。
- 道具:小椅子若干、软垫、音乐播放器。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亲切的语气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在教室里玩吗?你们平时是怎么玩的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教室里的活动方式。
接着出示图片,展示一些在教室里打闹的画面,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闹可能带来的危险,如撞到别人、摔跤等。
2.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组织一个情景游戏,让幼儿扮演“安静的小朋友”和“调皮的小朋友”。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在室内打闹的后果。例如:
- “调皮的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小心撞到其他小朋友。
- “安静的小朋友”则坐在椅子上,认真听老师讲故事。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刚才看到什么?感觉怎么样?如果大家都不打闹,会是什么样子?”
3. 安全知识讲解(5分钟)
教师结合图片和实物,向幼儿讲解在室内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 不要在教室里奔跑、跳跃。
- 不要推挤、打闹,避免发生碰撞。
- 使用玩具时要轻拿轻放,不要乱扔。
- 听从老师的指挥,遵守活动规则。
4. 游戏巩固(10分钟)
开展“安静小卫士”游戏,规则如下:
-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卫士”,另一组扮演“调皮鬼”。
- “调皮鬼”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做出打闹动作,而“小卫士”要提醒他们不要打闹。
- 如果“调皮鬼”被“小卫士”指出打闹行为,就要停止活动并说:“我错了,我不再打闹了。”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加深对“不打闹”的理解,并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小朋友”。
最后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在家里应该怎么玩耍”,并在第二天来园时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游戏互动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室内活动不打闹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集体意识。今后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持续强化这一行为规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注意事项:
- 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因游戏引发意外。
- 教师应多给予正面鼓励,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与内容,确保适合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