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理解性默写-20211209034925】《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古诗篇目之一。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性默写不仅是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更是对作者情感与思想的深入体会。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意为停留、停驻,“北固山”是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诗人在旅途中暂时停泊在这座山上,面对江水、远山和晨曦,引发了他对人生、时光以及归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青山之外,乘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旅途的宁静。接下来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辽阔与风势的平稳,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
后四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海日从夜色中升起,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江上的春天悄然到来,暗示着旧年的结束。这两句不仅写景生动,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生活也在不断变化中前进。
最后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达。他思念家乡,渴望将书信寄回家中,却不知该托付给哪一只飞雁。这种无奈与惆怅,正是游子思乡之情的真实写照。
在进行理解性默写时,不仅要准确背诵诗句,更要结合诗意去分析作者的情感与写作背景。例如,“潮平两岸阔”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前途的乐观与期待;“乡书何处达”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的牵挂。
因此,理解性默写不仅是对文字的记忆,更是对诗歌内涵的领悟。只有真正理解了诗人的感情与思想,才能做到真正的“默写”,而不是机械地背诵。
总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使其成为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理解性默写,我们不仅能掌握诗的内容,更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