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2025-08-06 09:12:39

问题描述: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6 09:12:39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绘秦朝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暴政,揭示了统治者骄奢淫逸、不顾民生最终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本文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情感深沉,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与默写内容。

在学习《阿房宫赋》时,理解性默写是一项重要的复习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原文,更强调对文章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与掌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解性默写题型及解析:

一、关于建筑规模与奢华的描写

1.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此句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阿房宫。其中“六王毕”指六国灭亡,“四海一”表示天下统一。

2.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描绘阿房宫规模宏大,楼阁相连,遮天蔽日,显示其建筑之宏伟。

3.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说明阿房宫的地理位置与布局,从骊山向西延伸至咸阳,气势恢宏。

二、关于人民劳役与苦难的描写

1.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这句运用比喻和对比,说明修建阿房宫所耗费的劳动力远超普通百姓的劳动量,反映出秦朝统治者的奢靡与对百姓的剥削。

2.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用具体的物品数量进行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宫殿的豪华程度以及背后巨大的人力消耗。

三、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反思

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观点之一,指出秦朝灭亡并非因为外敌,而是自身内部的腐败与暴政所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在这里表达了对秦朝统治者奢侈行为的批判,并指出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需求,不应被忽视。

3.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这是对秦朝统治者的警示:如果秦能善待百姓,就不会有后来的灭亡。这是杜牧借古讽今,提醒当权者应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

四、关于历史教训与现实意义

1.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是全文的警句,意思是后人虽然为秦的灭亡感到悲哀,却未能从中吸取教训,结果又重蹈覆辙。这句话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再次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自身,而非外部因素,体现出作者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总结

《阿房宫赋》不仅是对秦朝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杜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百姓疾苦的关注。理解性默写不仅是对文字的背诵,更是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句子背后的含义,才能做到真正的“默写”,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字词。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背景资料以及相关拓展内容,全面掌握《阿房宫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提升文言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