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鲁京津)2014届高考语文小题抓分天天练第22天新人教】一、基础知识巩固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赝品(yàn)
B. 倾轧(yà)
C. 炽热(chì)
D. 拙劣(zhuō)
解析:
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常见易错字的读音。
- A项“赝”读yàn,正确;
- B项“轧”在“倾轧”中应读yà,正确;
- C项“炽”读chì,正确;
- D项“拙”读zhuō,正确。
答案:全对,但若选项中有错误则需判断。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金壁辉煌
B. 委曲求全
C. 世外桃园
D. 饮鸠止渴
解析:
- A项“金壁辉煌”应为“金碧辉煌”;
- B项“委曲求全”正确;
- C项“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
- D项“饮鸠止渴”正确。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也。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长沙”中的“适”意思是“到……去”
B. “未尝不垂涕”中的“垂涕”意思是“流泪”
C. “想见其为人”中的“见”意思是“看见”
D. “悲其志也”中的“悲”意思是“同情、怜悯”
解析:
- C项“想见其为人”中的“见”不是“看见”,而是“了解、体察”的意思。
答案:C
4. 翻译下列句子。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也。”
翻译:
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这些作品,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
5. 文中提到的“太史公”指的是谁?他写的是哪部作品?
答:
“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他写的《史记》中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传统文化正以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
6. 文中提到的“文化自信”是指什么?
答: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信心。
7.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力量
B. 文化自信不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C. 文化自信需要不断创新
D. 文化自信是深层次的精神力量
解析:
B项“文化自信不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原文“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矛盾。
答案:B
8.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传统文化正以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近年来,传统文化通过影视、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这说明传统文化并未被遗忘,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创新发展,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语言运用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不犯错误。
B. 由于环境问题,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
C.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 他不仅成绩好,而且思想品德也很高。
解析:
- A项“避免不犯错误”逻辑矛盾;
- B项“由于……使……”句式杂糅;
- C项结构完整,无语病;
- D项“思想品德”与“高”搭配不当。
答案:C
五、作文训练
10. 请以“文化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当代社会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总结:
本日练习内容涵盖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及作文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建议每天坚持练习,逐步积累,提升应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