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10的认识》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数字“10”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数列中的位置。
2. 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认识“10”所表示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数字“10”,能正确读写,并能用实物或图形表示10个物体。
- 难点:理解“10”在十进制计数系统中的重要性,初步建立“10”作为计数单位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 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图片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数字,如“我们已经认识了1到9这些数字,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是哪一个数字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一张有10只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10”。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数字“10”
出示数字“10”的卡片,带领学生朗读并书写,强调“1”和“0”两个数字的组合。
(2)实物操作
分发小棒给学生,要求每人拿出10根小棒,然后进行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10”的数量。
(3)图形表示
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10个圆点、10条线段等,进一步巩固对“10”的认识。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数数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字,学生快速说出下一个数字,例如:“1→2→3→…→9→10”,增强对数字顺序的记忆。
(2)找朋友游戏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若干数字卡片,要求他们找到能组成“10”的两个数字,如“7+3=10”。
4.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10’这个数字?”如:10个手指、10个苹果、10元钱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10”的意义和作用。布置课后作业:在家中找10个物品,并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
(第8课时)《10的认识》
10 的认识
10 = 1 + 0
10 个物体
10 在数列中是第10位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10”,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动手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