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版】在语文考试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衡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仅影响文章的逻辑结构,还关系到考生的得分情况。因此,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规范,是每位高三学生必须重视的内容。
本文整理了2018年高考语文中关于标点符号的专题训练试题,并附有详细的答案与解析,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复习相关知识点,提升应试能力。
一、常见标点符号分类
1. 句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表示句子的结束。
2. 问号(?):用于疑问句的末尾,表示提问。
3. 感叹号(!):用于感叹句或语气强烈的句子末尾。
4. 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成分或并列词语。
5. 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6. 分号(;):用于分隔并列的复句或较长的句子成分。
7. 冒号(:):用于引出解释说明、列举、总结等。
8. 引号(“”):用于引用他人话语或强调特定内容。
9. 括号(()):用于补充说明或注释。
10. 破折号(——):用于解释说明、话题转折或强调。
11. 省略号(……):用于表示语意未尽或停顿。
12.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二、典型题型分析
题目1: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问我:“你今天去哪?”
B. 他问我,“你今天去哪?”
C. 他问我:“你今天去哪”?
D. 他问我:“你今天去哪?”
答案:D
解析:当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时,应该使用引号,并且引号内的句子末尾应使用问号,而不是句号或引号外的标点。选项A中引号内没有问号,属于错误;选项B和C均存在引号使用不当的问题。
题目2: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C.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D.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逗号的使用。三个并列的短句之间应使用逗号分隔,而非分号。选项C中使用分号,虽然语法上不完全错误,但不如选项B简洁自然。而选项D中重复使用逗号,不符合规范。
题目3: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喜欢读书、看电影、听音乐。
B. 他喜欢读书,看电影,听音乐。
C. 他喜欢读书;看电影;听音乐。
D. 他喜欢读书,看电影、听音乐。
答案:A
解析:并列的词组之间应使用顿号,而不是逗号或分号。选项B和D中使用了逗号,不符合规范;选项C使用分号,也不恰当。
三、标点符号使用误区
1. 引号与冒号混用:如“他说:‘我今天很忙’”,应改为“他说:‘我今天很忙。’”
2. 句号与引号混淆:引号内的句子如果是陈述句,句末应使用句号,而不是引号外的句号。
3. 逗号与顿号混用:并列的词语之间应使用顿号,而非逗号。
4. 省略号与“等”字同时使用:如“等等……”是错误的,应避免同时使用。
四、备考建议
1. 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练习,熟悉各类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2. 注重细节:标点符号虽小,但在考试中可能影响整体评分。
3. 阅读范文: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或文章,观察作者如何合理使用标点。
4. 积累常见错误:将常犯的标点错误记录下来,反复巩固。
五、结语
标点符号是汉语书面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言的“骨架”,更是情感和逻辑的“桥梁”。掌握好标点符号的使用,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也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这一部分内容,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旨在帮助考生复习标点符号相关知识,如需进一步资料,可参考历年真题及教材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