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对照翻译】一、原文:
昔者,楚襄王游于云梦,而宋玉侍。其风清泠而凉,足以悦人,使人神思清爽。于是,宋玉曰:“此风也,大王之风也,庶人不得与焉。”
然则,岂非以其清而凉耶?抑或因其不扰而安耶?
余尝游于江汉之间,见夫山川之秀,草木之盛,而心旷神怡,意气自得。于是,有友人谓余曰:“子居此地,可作亭以观景,名曰‘快哉’,何如?”
余笑而不答。
后数年,余至黄州,登临高处,见江水东流,山势巍峨,气象万千,心胸豁然开朗,遂筑亭于其上,名曰“快哉”。
夫天地之间,万物并生,各有其性。或高或下,或动或静,皆自然之道也。吾之亭也,虽小,然足以容吾心之快意。
今观夫江涛奔涌,风云变幻,而吾独坐其中,心无挂碍,悠然自得。是故,吾以为“快哉”之名,诚为宜也。
盖人生在世,忧患常多,而乐事难遇。若能得一亭,得一时之闲,便可忘却尘劳,心归宁静。此即“快哉”之义也。
二、对照翻译:
原文:
昔者,楚襄王游于云梦,而宋玉侍。其风清泠而凉,足以悦人,使人神思清爽。于是,宋玉曰:“此风也,大王之风也,庶人不得与焉。”
翻译:
从前,楚襄王在云梦泽游玩,宋玉随行。那里的风清凉而舒适,足以让人心情愉悦,精神清爽。于是,宋玉说:“这风啊,是大王的风,普通百姓是不能享受的。”
原文:
然则,岂非以其清而凉耶?抑或因其不扰而安耶?
翻译:
那么,难道是因为它清凉舒适吗?还是因为它不打扰人、让人安宁呢?
原文:
余尝游于江汉之间,见夫山川之秀,草木之盛,而心旷神怡,意气自得。于是,有友人谓余曰:“子居此地,可作亭以观景,名曰‘快哉’,何如?”
翻译:
我曾经在江汉地区游览,看到山川秀丽、草木繁茂,心情开阔,意气昂扬。于是,一位朋友对我说:“你住在这样的地方,可以建一座亭子来观赏风景,取名为‘快哉’,怎么样?”
原文:
余笑而不答。
翻译:
我笑着没有回答。
原文:
后数年,余至黄州,登临高处,见江水东流,山势巍峨,气象万千,心胸豁然开朗,遂筑亭于其上,名曰“快哉”。
翻译:
几年之后,我来到黄州,登上高处,看见江水向东奔流,山势雄伟,景象壮丽,心胸顿时豁然开朗,于是就在那里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快哉”。
原文:
夫天地之间,万物并生,各有其性。或高或下,或动或静,皆自然之道也。
翻译:
天地之间,万物共同生长,各有其本性。有的高耸,有的低平,有的运动,有的静止,都是自然的道理。
原文:
吾之亭也,虽小,然足以容吾心之快意。
翻译:
我的这座亭子虽然不大,但足以容纳我内心的快乐。
原文:
今观夫江涛奔涌,风云变幻,而吾独坐其中,心无挂碍,悠然自得。
翻译:
现在看着江水奔腾,风云变化,而我独自坐在亭中,心中毫无牵挂,悠然自得。
原文:
是故,吾以为“快哉”之名,诚为宜也。
翻译:
因此,我认为“快哉”这个名字,确实是合适的。
原文:
盖人生在世,忧患常多,而乐事难遇。若能得一亭,得一时之闲,便可忘却尘劳,心归宁静。此即“快哉”之义也。
翻译:
人生在世,忧愁和烦恼常常相伴,而快乐的事情却难得。如果能有一座亭子,拥有一时的闲适,就可以忘记尘世的烦扰,内心回归平静。这就是“快哉”的真正含义。
三、结语:
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心灵的寄托。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通过“快哉”二字,不仅点明了亭子的命名由来,更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