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命若琴弦》(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命若琴弦》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一个盲人说书人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我”与老琴师之间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希望的价值以及人与命运的关系。文章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一、阅读理解题
1. 文章开头提到“我”是一个盲人说书人,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这一设定为全文奠定了沉重而深沉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他虽然看不见,却能通过声音和心灵去感受世界。这种设定也象征着人类在困境中依然追求光明与希望的精神。
2. 老琴师临终前告诉“我”一个秘密:“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看见光明。”这句话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这句话象征着人们在面对苦难时所寄托的希望。老琴师用这个“谎言”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动力,也以此激励“我”继续前行。它反映了人生中许多看似虚幻的目标,其实正是推动人们不断努力、坚持生活下去的力量。
3. 为什么说“命若琴弦”这一标题具有深刻的寓意?
答:“命若琴弦”比喻生命如同琴弦一般脆弱但又坚韧,需要不断地拉紧与放松,才能发出动人的音符。这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节奏,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生命虽短暂,但只要心怀希望,便能奏出属于自己的乐章。
4.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希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希望”的理解。
答:在《命若琴弦》中,“希望”是一种支撑人活下去的力量。老琴师为了希望而活,而“我”也在希望的引导下继续前行。作者通过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即使现实残酷,只要心中有希望,人就不会被命运击垮。
二、简答题
1. 你认为老琴师为什么要欺骗“我”?他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为什么?
答:老琴师之所以欺骗“我”,是因为他深知人生的艰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拥有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他的行为虽然带有欺骗的成分,但从精神层面来看,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因此,他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2. 结合全文,分析“我”在故事中的成长与变化。
答:起初,“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盲人说书人,对未来充满迷茫。随着老琴师的去世和秘密的揭示,“我”逐渐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最终,“我”选择继续弹琴,带着希望前行,完成了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过程。
三、开放性问题
1. 在你看来,人生是否有真正的“光明”?如果有的话,它是什么?
答:人生的“光明”或许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它可能是一份爱、一种信念、一段回忆,或者是对未来的期待。只要我们心中有光,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2. 如果你是“我”,你会如何面对老琴师留下的“谎言”?
答:如果我是“我”,我会选择相信并接受这个“谎言”,因为它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也许有一天我会明白真相,但在那之前,我会珍惜这份希望,让它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四、总结
《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命运,更探讨了生命、希望与信仰的深层含义。史铁生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关于坚持与梦想的故事。通过这篇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并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光明。
参考答案说明:
本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命若琴弦》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同时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建议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