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原文及译文】《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抒情长诗之一。全诗约2400余字,内容丰富,情感激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黑暗的愤懑。《离骚》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原文节选(部分)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固前圣之所厚。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译文解析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代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正是吉日良辰。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天象,给我取名为“正则”,字为“灵均”。
我天生就具备美好的品德,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修养。
我披着江边的香草,佩戴着秋天的兰花。
我怕时光流逝,来不及实现抱负,
早晨喝着木兰花上的露水,晚上吃着菊花的花瓣。
如果我的心志坚定、品行端正,那必然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愿岁月一同消逝,与我长久为友;
善良而不放纵,正直而有条理。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不畏艰难地追寻真理。
三、《离骚》的思想内涵
《离骚》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思想深邃的哲学作品。它反映了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以及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希望。
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成为千古名句,激励无数后来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奋斗。
四、结语
《离骚》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它不仅展现了屈原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读《离骚》,不仅是对文字的欣赏,更是对一种精神境界的领悟。
无论是学生、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