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满庭芳》原文及赏析】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词风婉约清丽,情感细腻,尤以抒情见长。在众多作品中,《满庭芳》一词以其深情绵长、意境幽远而广为传诵,成为秦观词作中的代表之作。
一、原文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
多少蓬舟客梦,都不到、水国江村。
望长安,在梦里,依稀可见。
佳人相问,何事长向别时泪?
惟有当时月,曾不问、人间离别。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赏析
这首《满庭芳》写于秦观被贬途中,借景抒情,情感深沉,寄托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开篇“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秋日景象,山峦被淡淡的云雾遮掩,天空与枯草相连,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接着“画角声断谯门”,通过听觉上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冷清、凄凉的气氛,仿佛预示着离别的到来。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一句,点明了作者正处在离别之际,停舟暂歇,举杯送别。这里的“征棹”指远行的船,表现了旅途的漫长与无奈。“聊共引离樽”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接下来,“多少蓬舟客梦,都不到、水国江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想象那些漂泊在外的人,梦中也难以回到江南水乡,表现出一种深深的乡愁与无奈。
“望长安,在梦里,依稀可见”则是全词情感的高潮。长安象征着功名与理想,但在现实中却遥不可及,只能在梦中相见,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下阕“佳人相问,何事长向别时泪?”写出了离别时的伤感,朋友或爱人的询问,让作者更加难舍难分。最后两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则道出了作者的心声:宁愿放弃虚名,也要享受生活中的闲适与诗意。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全词运用了“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2. 情感真挚: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离别的哀愁,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情感层次分明,令人动容。
3. 语言婉约:秦观的词风一向以婉约著称,此词也不例外,语言细腻柔美,富有古典韵味。
四、结语
《满庭芳》不仅是一首描写离别之苦的词作,更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悟与理想追求的作品。它体现了秦观对现实的无奈、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表现,使得这首词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