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草原(相关资料)】《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辽阔景象和牧民的热情好客,展现了民族团结的美好画面。
一、课文内容概述
文章开篇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为题,表达了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时的激动心情。接着,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草原的广阔无边,天空湛蓝,草色青翠,羊群如云,马蹄声在风中回荡。随后,作者与蒙古族朋友相遇,受到热情款待,品尝了奶茶、手把肉等特色美食,还参加了那达慕大会,体验了摔跤、赛马等传统活动。最后,作者依依不舍地离开草原,表达了对这片美丽土地的深厚情感。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多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语言幽默诙谐,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草原》是他描写少数民族地区风情的优秀散文之一。
三、写作背景
《草原》写于1950年代初,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重视民族团结,提倡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舍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深入内蒙古草原,亲身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写下了这篇充满温情的文章。
四、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的淳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描绘的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六、拓展阅读推荐
1. 《我的母亲》——老舍
2. 《呼兰河传》——萧红
3. 《边城》——沈从文
4. 《山乡巨变》——周立波
这些作品同样描绘了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祖国多样文化的理解。
七、写作启示
《草原》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感情的作品。它告诉我们:美好的风景需要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更值得珍惜。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保持一颗热爱自然、尊重他人的心。
结语
《草原》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人性的温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