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景公》的译文】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在位时,国家虽然强盛,但百姓生活并不富裕。一次,齐景公外出打猎,看到路边有百姓在劳作,便感叹道:“百姓如此辛苦,而我却享乐无度,这真是不仁啊!”他于是下令要减轻赋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然而,齐景公的这一决定并未立刻执行。因为他身边的大臣们纷纷劝阻,认为国家财政紧张,不能轻易减税。面对众人的反对,齐景公有些犹豫,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大夫晏子进宫拜见齐景公。他没有直接劝说齐景公改变主意,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国君,看到百姓生活困苦,便想施以恩惠。但他没有立即颁布法令,而是先让自己的车马减少,饮食也变得简单。这样一来,百姓看到国君也在节俭,便觉得国君是真心为民着想,纷纷响应,国家也因此更加安定。
听完晏子的话,齐景公若有所思。他明白,光靠命令是无法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仁政的,只有自己率先做出改变,才能赢得民心。
于是,齐景公开始从自身做起,减少奢华的生活,亲自体察民情,并最终决定实行减税政策。百姓因此感激不已,国家的风气也逐渐好转。
晏子通过巧妙的劝谏,不仅让齐景公认识到仁政的重要性,也让齐国的百姓感受到了一位明君的胸怀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