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杨万里《初秋行圃》鉴赏

2025-07-19 01:46:04

问题描述:

杨万里《初秋行圃》鉴赏,快急死了,求正确答案快出现!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9 01:46:04

杨万里《初秋行圃》鉴赏】在宋代众多诗人中,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的诗风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往往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捕捉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微妙联系。《初秋行圃》便是这样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的小诗,展现了作者在初秋时节漫步田园时的心境与感悟。

全诗如下:

《初秋行圃》

园丁初筑圃,小径未通幽。

叶落知秋近,蝉声带晚愁。

霜风侵客袖,月色入柴楼。

莫问归期事,心随野水流。

这首诗以“初秋行圃”为题,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初秋的午后,独自漫步于园圃之间的情景。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淡淡感慨。

首联“园丁初筑圃,小径未通幽”,点明了时间与场景。此时正值初秋,园丁刚刚开始修建园圃,小路尚未完全开辟,显得有些曲折幽深。这一句不仅交代了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关注。

颔联“叶落知秋近,蝉声带晚愁”,通过落叶与蝉鸣两个典型的秋日意象,传达出季节更替带来的感伤情绪。树叶飘落,意味着秋天已经悄然来临;而蝉声渐弱,仿佛也带着一种迟暮的哀愁。这种由物及情的描写,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颈联“霜风侵客袖,月色入柴楼”,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与孤寂。霜风拂过衣袖,带来阵阵寒意;月光洒进简陋的柴屋,映照出一片静谧。这两句不仅写景,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感慨。

尾联“莫问归期事,心随野水流”,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不再追问归期,而是选择放下尘世的纷扰,让心灵随着自然的流动而安放。这不仅是对现实的超脱,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总体来看,《初秋行圃》虽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杨万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与情感的独特理解。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田园漫步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读这样的诗,或许能让人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