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故事教案:丑小鸭】一、活动目标:
1. 通过讲述《丑小鸭》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体会“与众不同”的意义。
3. 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绘本《丑小鸭》
- 动物头饰(鸭子、天鹅、老母鸡等)
- 背景音乐(轻柔的自然音效)
- 白板或黑板、彩笔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一只特别的小鸭子的故事。它长得和其他小鸭子不一样,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听听看吧!”
2. 讲述故事(10分钟)
教师边展示图片或绘本,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丑小鸭》的故事:
“在一个温暖的农场里,有一只小鸭子出生了。它的羽毛是灰色的,不像其他小鸭子那样漂亮。大家都觉得它很奇怪,不喜欢它。于是,它离开了家,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停顿,提问幼儿:“你觉得丑小鸭为什么会难过?”“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怎么做?”
3. 角色扮演(10分钟)
教师分发动物头饰,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例如:
- 小鸭子(丑小鸭)
- 老母鸡
- 其他小鸭子
- 天鹅
幼儿根据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表演,教师在一旁指导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部分?”“你觉得丑小鸭后来变成天鹅是因为什么?”“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时候我们看起来不一样,但也许正是这些不同让我们变得特别。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也要相信自己。”
最后,可以让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丑小鸭”或者“天鹅”,并分享给大家。
四、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丑小鸭》绘本,供幼儿自由阅读。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讲这个故事,并记录下来。
- 开展“我也有特别的地方”主题讨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丑小鸭》的故事,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互动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