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山行》,理解诗意,掌握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析、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音频)
- 课文朗读录音
- 黑板、粉笔、学生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秋天的时候去山上看过?那时候你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秋天山间景色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标出生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等。
4. 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三)精读品味(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远上寒山石径斜”:描述山势高远,小路曲折蜿蜒。
-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给人以宁静之感。
- “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车子欣赏傍晚时分的枫林美景。
-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鲜艳美丽。
2. 词语解析:
-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带有凉意。
-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 “坐”:因为的意思。
- “霜叶”:经过霜打的枫叶。
3. 引导想象: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描绘的画面,展开联想,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景象。
(四)拓展延伸(8分钟)
1. 对比阅读:
比较《山行》与杜牧另一首诗《秋夕》,分析两首诗在写景和抒情上的异同。
2. 联系生活: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停车赏景”的经历,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出来。
(五)总结升华(4分钟)
1. 回顾整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 教师总结:古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3.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并默写《山行》。
2.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段短文,要求不少于50字。
3. 选择一幅秋天的风景画,试着用诗句描述它。
五、板书设计:
```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注重朗读与想象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情感的体验与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