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为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规范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与运营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整洁、有序、高效的就餐环境,特制定本《学校食堂管理制度》。该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食堂及餐饮服务单位,旨在通过科学管理、责任明确、流程规范,确保食品安全、营养均衡、服务优质。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学校食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设立食堂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后勤部门具体落实,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食堂的日常监督、检查与协调工作。各食堂设立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食堂的运营管理,包括人员安排、卫生管理、食品采购、加工制作、餐品供应等环节。
二、食品安全管理
1. 食品采购:必须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处采购,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定期评估其信誉与产品质量。所有食材须索证索票,确保来源可追溯。
2. 食品储存:严格分类存放,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冷藏、冷冻设备需保持正常运行,温度记录完整。
3. 食品加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洗净、烧熟、煮透,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有毒有害食品。
4. 餐具消毒:采用高温蒸煮或化学消毒等方式,确保餐具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检测,防止细菌滋生。
三、卫生与环境管理
1. 食堂内部应保持整洁,地面、墙面、桌面、厨具等每日清洁,垃圾及时清理,防止蚊虫滋生。
2. 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对厨房、餐厅、仓库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无死角。
四、服务与质量监督
1. 食堂应提供多样化、营养均衡的菜品,合理搭配主食与副食,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
2. 建立学生意见反馈机制,设立意见箱或线上平台,及时收集并处理师生对饭菜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建议。
3. 定期组织满意度调查,了解师生对食堂服务的整体评价,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五、应急预案与安全管理
1.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理。
2.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用电、用气、用火安全管理,防止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奖惩制度
对在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卫生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调岗处理,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希望全体食堂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维护校园食品安全与良好秩序,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