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第六首。这组诗以战争为主题,反映了将士们在边疆戍守、征战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原文: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男儿亦可怜,
老去无复言。
忆昔风尘起,
关山万里难。
丈夫四方志,
岂为家国欢?
愿得斩楼兰,
不辞生死间。
但见沙场白,
不见故园山。
谁怜孤客泪,
空对月光寒。
赏析:
这首诗延续了杜甫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描绘一位老兵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男儿亦可怜,老去无复言”一句,道出了战士在年迈之后的无奈与悲凉,他们曾为国效力,如今却只能默默承受岁月的摧残。
“忆昔风尘起,关山万里难”则回忆了当年出征时的艰难险阻,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漫长。“丈夫四方志,岂为家国欢?”表现了战士们的壮志豪情,他们并非为了个人荣华富贵而战,而是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感。
“愿得斩楼兰,不辞生死间”体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愿意为了国家安危付出生命。“但见沙场白,不见故园山”则是对战争后果的深刻反思,战场上尸骨成堆,而家乡却已遥不可及。
最后两句“谁怜孤客泪,空对月光寒”,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老兵在孤独中思念故乡的凄凉心境,也流露出诗人对战争造成的悲剧性后果的同情与批判。
翻译:
男儿也有可怜之处,
年老之后便不再言语。
回想当年战火纷飞,
关山万里路途艰难。
男子汉本有四方之志,
岂是为了家国的欢乐?
愿能斩杀敌酋,
不怕生死相随。
只见战场白骨,
不见故乡青山。
谁来怜惜这孤独之人的眼泪,
独自对着冷月叹息。
总结:
《前出塞九首·其六》是一首充满悲悯情怀的边塞诗,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揭示了将士们内心的挣扎与牺牲。杜甫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使读者在感受诗歌之美之余,也能体会到其中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