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 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 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 文章的思想内涵。
- 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 教学难点:
- 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 如何将古代文人的理想转化为现代学生的实践。
三、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由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引入课题。
2. 提问:你对陶渊明有哪些了解?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纠正字音,把握节奏。
3. 学生齐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读
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2. 教师总结: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回归田园的决心。
3.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归隐?这反映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背诵课文,教师抽查。
(二)拓展延伸
1. 比较阅读:将《归去来兮辞》与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进行对比,探讨其异同。
2. 小组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
(三)课堂总结
1. 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并默写一遍。
2. 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
六、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思想内涵: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
艺术特色: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人生态度:追求自由,热爱自然
以上就是《归去来兮辞 并序》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之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