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了解拐骗的基本形式和危害。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基本的防拐骗技巧。
3. 提高警惕性,培养遇到危险时冷静应对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关于拐骗案例的小视频或图片。
2. 制作防拐骗的安全手册。
3. 设计模拟场景,如超市、公园等,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例如:“小明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喜欢在小区里玩耍。有一天,一个陌生人给了他一颗糖果,并说要带他去游乐园。小明应该怎么做呢?”通过这个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
1.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常见的拐骗手段,如假装认识孩子父母、提供礼物诱骗等。
2. 讲解这些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三、观看视频或图片
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拐骗案例的小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问题的严重性。
四、互动讨论
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拐骗的看法以及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实践操作
1. 分发防拐骗安全手册,指导孩子们阅读并记住其中的内容。
2. 在教室内外布置几个模拟场景(如超市收银台前、公园长椅旁),邀请部分学生扮演“坏人”,其他同学则尝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六、总结归纳
最后由老师带领全体小朋友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警惕,遇到可疑人物时应立即寻求大人帮助。
七、延伸活动
可以安排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份家庭安全计划表,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沟通交流,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
注意事项:
1. 教学过程中注意语气平和,避免引起孩子恐慌情绪;
2. 确保所有道具安全无害;
3. 鼓励积极正面的态度来面对困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