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安塞腰鼓》中生动的语言描写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以及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中关于安塞腰鼓的描写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力量美与节奏感。
教学准备:
- 准备一段安塞腰鼓表演视频。
- 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热烈奔放的氛围。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过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安塞腰鼓》。
二、初读课文
组织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正音断句。之后,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精读课文
1. 整体感知:再次通读全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安塞腰鼓的?
2. 细节探究:
- 找出文中形容安塞腰鼓声音特点的句子(如“隆隆”、“轰鸣”等),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 探讨“黄土高原上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一形象的意义。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安塞腰鼓是一种生命律动的表现?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拓展延伸
结合课外搜集到的信息,谈谈你对安塞腰鼓这项传统艺术的认识。你觉得它对我们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启示?
五、总结回顾
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板书设计:
- 安塞腰鼓:力量美、节奏感
- 文化内涵:生命力、民族精神
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安塞腰鼓》,字数不少于300字。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安塞腰鼓》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