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经典词作。这首词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原文如下: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
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
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
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1. 风入松:词牌名,调见《梅溪词》。此调为双调,上下片各六句,共四十八字。
2. 瘗花铭:埋葬落花的铭文。这里指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悼。
3. 分携路:分别时走过的路。
4. 中酒:醉酒。
5. 交加晓梦啼莺:清晨的梦被啼叫的黄莺惊醒。
6. 西园:泛指园林。
7. 秋千索:秋千上的绳索。
8. 双鸳: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译文
听着风声雨声度过清明节,
心中满是忧愁,埋葬落花的铭文也写不出心中的哀伤。
楼前那条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绿荫小路,
每一丝柳枝都牵动着我一寸柔情。
在料峭的春寒中醉酒,
清晨的梦境被啼叫的黄莺惊醒。
每天都在西园里打扫林间的小亭子,
依然喜欢欣赏这新晴的天气。
黄蜂频繁地扑向秋千的绳索,
仿佛还记得当年你纤细的手曾在那里留下香气。
惆怅的是那双鸳鸯鸟没有归来,
幽静的台阶上一夜之间长满了青苔。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清明时节风雨交加、花落春寒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的“听风听雨”不仅写出了清明节特有的气候特点,更寄托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哀伤。“愁草瘗花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具象化。
下阕中,“西园日日扫林亭”表现了作者试图通过日常活动来排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勾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结尾处“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寄托。
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吴文英作为南宋著名词人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