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再现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意解析
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诗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人公的年龄跨度与经历。他十五岁便被征召入伍,历经几十年的战乱,直到八十岁才得以返回家乡。短短十四个字浓缩了漫长而艰辛的人生历程,也暗示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沉重打击。
中间部分:“道逢乡里人……不知饴阿谁。”
当老兵终于踏上归途时,他满怀期待地询问乡亲关于家中情况的信息。然而,当他远远望见自己的家园时,却发现坟冢遍布,一片荒芜。昔日的房屋早已破败不堪,野兔和野鸡成了这里的主人。即便如此,他仍然努力为自己准备食物,却因无人可分享而悲从中来。这一段生动地刻画了老兵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结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最后两句以动作描写收束全诗,表现了老兵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时无法抑制的情感爆发。“东向看”可能象征着他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隐喻着对未来无尽的迷茫与哀伤。泪水湿透衣襟,将整首诗的情绪推向高潮。
主题思想
《十五从军征》通过对一个老兵返乡经历的叙述,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性影响。它不仅反映了个体命运的悲剧性,更揭示了整个社会在长期战乱下的普遍困境。同时,诗中的细节描写如“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家园荒废的真实场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答案部分
问题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本诗主要表达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尤其是对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影响。通过老兵的遭遇,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无休止的战争。
问题2:请简要分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这两句的作用。
答:这两句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老兵家园的荒凉与破败,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深处的悲哀与无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八十始得归”的理解。
答:这句话表明主人公从少年时期就被迫离家参军,直到老年才得以返回故乡。这种长时间的分离不仅意味着漫长的等待,也象征着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被无情剥夺。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