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诸葛亮及其背景,掌握《出师表》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诸葛亮忠诚于国家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出师表》中诸葛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重点字词句。
难点:体会诸葛亮对刘禅的忠心以及他对蜀汉事业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引入,讲述他的一生及《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标记不认识的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探究
1. 解释重点字词句: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2. 分析文章结构:
(1)第一部分:叙述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诚。
(2)第二部分:提出北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第三部分:表达自己对后主的期望。
3.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篇表文?他的目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忠诚的理解。
2. 课外阅读其他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或书籍,加深对他的了解。
五、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对学生的影响。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出师表》中学到了什么。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设计方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从中汲取知识,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