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中“街市”、“牛郎织女”的象征意义。
- 体会诗歌表达出的理想社会愿景。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联系实际生活去感悟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背景资料(如郭沫若生平简介)、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材料;同时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星空图,并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会想到什么?”然后引入课题——《天上的街市》,告诉学生们这首诗就是郭沫若先生根据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改编而成的。
初读感知
播放录音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在脑海中构建画面。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
分析探讨
1. 整体感知: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各节诗,其他同学思考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深入探究:
- 第一节中提到的“远远的街灯明”暗示了什么?
-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一比喻有何妙处?
- 牛郎织女在诗中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位成员分享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天上街市”,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最后由代表发言,全班共同交流。
总结归纳
回顾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天上的街市”。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将课堂上讨论过的理想“天上街市”整理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天上的街市》这首经典之作,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个人修养。